宗樓建筑有限公司
Zonglou Construction Co., Ltd.
摘要:從8月1日到4日,由中國建材報與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攜手發起的“綠色建材萬里行”活動采訪小組在首站湖南進行了全面的“行走”。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遠大住工的采訪。作為建筑工業化的先行者,他們的探索之路值得深入思索。從8月1日到4日,由中國建材報與中國綠色建材產業發展聯盟攜手發起的“綠色建材萬里行”活動采訪小組在首站湖南進行了全面的“行走”。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對遠大住工的采訪。作為建筑工業化的先行者,他們的探索之路值得深入思索。提及“建筑工業化”,最通俗的理解就是“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將凡是能在施工現場分解出來的部件,都事先在車間的生產線上按照統一標準做好,然后運到工地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而這部分事先做好的部件即PC(PrecastConcrete)構件,也就是“預制裝配式住宅混凝土構件”,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裝配式住宅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的發展,已經相對成熟和完善。而在建筑業革命風起云涌的今天,作為建筑工業化重要載體的裝配式建筑中國正駛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裝配式建筑“多點開花”早在上世紀50年代,建筑工業化就已經進入中國。六十余年過去了,中國建筑業依然停留在手工砌筑的時代。而在歐美和日本,建筑工業化的比例已高達50%~70%。事實上,部分獨具戰略眼光的民企走在了我國建筑工業化的前列。如遠大住工作為我國首家踐行建筑工業化的企業,在20年前就開始探索建筑工業化,總裁唐芬曾坦言過去的歷程就像“孤獨的探路者”,而在利好政策之下,建筑工業化的路上終于有了更多并肩同行的人。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成為推動建筑工業化發展關鍵的政策拐點?!兑庖姟分刑岢?,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在建筑工業化成為國家戰略之際,全國已有30多個省市出臺了針對裝配式建筑及建筑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和相關配套措施,如深圳市率先提出,2015年起深圳市新出讓住宅用地項目和政府投資建設的保障房項目全部使用產業化方式建造。上海市也要求,2016年上海外環線以內符合條件的新建民用建筑原則上全部采用裝配式建筑。十年內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提升到30%,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和機遇。業內人士指出,這將是建筑領域下一個“藍海”。隨著像中民筑友等新“闖入者”試水建筑工業化,一些大型國有企業紛紛跟上腳步,加大了建筑工業化投入力度,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與建筑節能的發展,行業整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不僅在城市,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持續推進,建筑產業化也瞄準了巨大的鄉村市場。比遠大住工的兩大發展體系之一就為“Bhouse”,主要針對鄉村住房改善,通過標準化的工業住宅建造,把美宅帶到原鄉,助力美麗鄉村的建設。此外,工業化不僅在全國各地“多點開花”,更有多家企業借助“一帶一路”積極向海外市場進軍,助力中國建筑工業化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熱潮背后的思索發展裝配式建筑是我國轉變城市建設模式、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推進建筑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載體。在政策紅利下,行業正處于難得的機遇期,企業紛紛搶占技術高地抓緊布局市場。近年來,我國已初步形成以輕鋼結構為主的裝配式住宅結構體系,并在住宅集成技術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記者了解到,在各地“高歌猛進”布局裝配式建筑的同時,仍存在投入成本高、社會認知低、發展掣肘多、市場秩序亂等問題,制約著行業發展,亟待相關部門綜合施策助力這一新興產業健康發展。在裝配式建筑爆發式增長的背后,也需要適當地潑一些“冷水”。首先,裝配式建筑在理念上推行起來阻礙重重。對于幾天或者幾個月造就的房屋,很多消費者難免產生“不安全”的感想。對此必須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引導社會認知,只有從觀念上真正接受裝配式建筑,建筑工業化的市場才有扎根的土壤。其次,裝配式建筑應該朝著全產業鏈的方向推動。多位受訪人士表明,建筑工業化跟傳統最本質的區別就是“整體性”。因此,和傳統建筑中設計、施工涇渭分明不同,為了做到質量、成本、工期可控,建筑工業化在設計、生產、施工的各個環節都要捆綁在一起,上下游承接是個難點。特別是裝配式建筑的設計、生產、安裝施工、驗收評定等技術標準尚未建立,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不同類別的裝配式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評價標準等尚不健全;標準缺失導致很多環節處于監管空白。因此,促進建筑工業化的設計、施工、部品生產等環節的標準體系至關重要。建筑業作為傳統產業,存在大量固有的鏈條甚至是利益的格局,建筑工業化必然要打破原有的格局。為此,在破局的過程中,相關企業中必須徐徐圖之,而非急功近利。為防止出現一哄而上,造成新一輪產能過剩,建立統籌規劃、政策激勵的運行機制,研究出臺與實際情況相適應的發展規劃和導則,制定和落實各項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導更多企業進入,形成可持續的市場運行機制對于推動裝配式建筑,甚至是建筑工業化的有序發展很有必要。同時,相關企業呼吁對裝配式建筑的生產和消費給予財政節能獎勵。此外,“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以全產業鏈為基礎的政策、法規,政府相關部門要在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施工安裝及驗收、維護保養等各個環節建立起相關規則。建筑業的綠色革命正如遠大住工董事長張劍在公開發言中多次強調的,中國正在迎來一場裝配式革命。而這場革命必然是一場促進傳統建筑行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綠色革命,也是促進建筑行業向創新發展向;綠色轉型的重要方向。相關數據顯示,建筑相關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的一半左右。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指引下,降低建筑能耗是必然之舉。裝配式建筑作為建筑業向節能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在轉型的過程中將發揮重要作用。而想要實現裝配式建筑的節能降耗,必須從“頭”入手。也就是說,要從建材的選用手。綠色建材具有節能、減排、安全、便利和可循環特征的建材產品,是建筑實現節能降耗的不二之選。在國家大力提倡綠色建材的今天,要想實現綠色建材產業的深入發展,就必須跳出建材產業,將目光更多投向建筑業,產業融合是大勢所趨。裝配式建筑產業的發展必須要從原材料入手,不能只局限于生產流程的集約化。如果不能做到全流程的綠色節約,裝配式建筑難以真正實現產業化。綠色建材在產業融合的大背景下將大有可為。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陳政高帶隊在中國建材集團調研時曾指出,出臺了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的政策規劃,在此過程中,建筑材料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綠色建材是綠色建筑的重要基礎,要在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同時推動建材革命。從原材料入手推動這場革命是內在的命題。淘汰落后的建材產品,減少建材業資源能源消耗和浪費,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發揮綠色建材、新型環保建材向建筑業、住宅產業提供有效需求、優質需求的作用。對于綠色建材產業,踐行“三品戰略”是應有之義,要把建材產品的品種、品質、品牌放在首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抓住建筑業轉型發展的大機遇,在保證裝配式建筑對綠色建材需求的同時,實現自身的跨越式發展。隨著人們對居住品質的不斷提升,裝配式建筑將會以更活躍的姿態走入人們的視野。在裝配式建筑迎來熱潮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挑戰。這就要求政府、企業、消費者多層次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裝配式建筑在中國會真正開花結果。